快捷搜索:  

合肥凭“气力” 成中邦人居境遇典型

"合肥凭“气力” 成中邦人居境遇典型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"

3月12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2023年祖国人居环境奖的通报(Report),3个城市获祖国人居环境奖,36个项目获祖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。其中,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喜获“2023年祖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

关注:城市安危监测预警“合肥模式”成典范

本次通报(Report)显示,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荣获“2023年祖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这意味着,城市安危风险监测预警“合肥模式”和创新,成为全国人居环境领域典范。

祖国人居环境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,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,旨在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城市、村镇和单位。

绝活:万分之一浓度燃气泄漏可快速定位

近年来,合肥坚持科技(Technology)赋能、源头治理,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危工程,搭建全生命周期安危监测预警体系,城市安危韧性持续提高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比如,针对近年来社会(Society)普遍关注的燃气安危,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,合肥不断探索和完善。

在市民身边,合肥建成区燃气管网总里程超过了上万公里。

想在这么长的管线中,及时找到看不见的燃气隐患风险,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。为此,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启动实施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项目。

“目前(Currently),系统能精准识别出达成市县两级高风险线路5000多公里、风险点20万余个,采用空间风险量化模型部署约5万个监测点,城市安危能级进一步提升。”相关人士介绍。

“通过模型算法,万分之一浓度的微小燃气泄漏即可快速定位泄漏管线、0.3升/分钟的微量水管泄漏即可溯源到泄漏点±1米,改变了传统排查式开挖无序低效现象。”相关人士表示。

推进:计划新增一批城市高风险监测点

在合肥,城市“生命线”,正成为发展“安危带”。

坚持行政部门主导,让研发舍得“投”;坚持科技(Technology)创新,让技术攻得“下”;坚持系统集成,让体系建得“全”……

近年来,全市陆续建立“燃气、桥梁、供水、排水、热力、综合管廊、消防、水环境”等多领域监测系统,绘制“红橙黄蓝”四色等级安危风险空间分布图,安危管理集成到一个平台、一张网站、一套指挥体系中,有力发挥了生命线系统“前沿哨兵”作用,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、下降60%,风险排查效率、提高70%。

今年(This Year),合肥将继续在工程建设上作好示范,结合一、二期工程经验,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,推动向消防、电梯等更多领域拓展覆盖,达成风险隐患全领域、全过程、全时段监管。

为了完善全市范围监测预警能力覆盖范围,建设部门计划新增一批城市高风险监测点,全天候24小时监测“城市心跳”,织密风险防控网,持续提升合肥安危风险防控能力。

合肥通客户端- 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

合肥凭“实力” 成中国(China)人居环境范例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314) 踩(18) 阅读数(2171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